好人玉器加工讲崖柏
发布时间:2019-05-18 点击数:472
崖柏(学名: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.)是柏科,崖柏属灌木或乔木;枝条密,开展,叶鳞形,生于小枝中央之叶斜方状倒卵形,有隆起的纵脊,先端钝,宽披针形,较中央之叶稍短,两面均为绿色,无白粉。雄球花近椭圆形,交叉对生,药隔宽卵形,幼小球果椭圆形,种鳞交叉对生,最外面的种鳞倒卵状椭圆形,未见成熟球果。
分布于中国重庆城口海拔1400米石灰岩山地。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,不耐酸性土和盐土。
崖柏宜孤植或丛植、或用作绿篱。崖柏树料的油性,做成手串油亮,具有观赏性。
崖柏植物学史
编辑
1892年由法国传教士法吉斯城口南部首次发现,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中国已灭绝的三种植物之一。但在1999年10月,“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”在城口考察时,历尽艰辛,终于重新发现了已“消失”的崖柏野生居群,在2000年第3期《植物杂志》上,向世界宣布“崖柏没有绝灭”。
崖柏形态特征
编辑
灌木或乔木;枝条密,开展,生鳞叶的小枝扁。叶鳞形,生于小枝中央之叶斜方状倒卵形,有隆起的纵脊,有的纵脊有条形凹槽,长1.5-3毫米,宽1.2-1.5毫米,先端钝,下方无腺点,侧面之叶船形,宽披针形,较中央之叶稍短,宽0.8-1毫米,先端钝,尖头内弯,两面均为绿色,无白粉。
崖柏近种区别
编辑崖柏产地生境
编辑
崖柏主产于中国四川大巴山、华北地区太行山脉,一般生长在海拔700-2100米的悬崖峭壁的崖缝中。阳性树,稍耐阴,耐瘠薄干燥土壤,忌积水,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,不耐酸性土和盐土;要求气温适中,超过32℃生长停滞,在-10℃低温下持续10天即受冻害。 [3]
崖柏繁殖方法
编辑
崖柏的苗床一般选用简易大棚就可以了,但要选择平坦、干燥、背风、向阳的地方,扞插前,选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消毒,药量以将苗床完全喷洒一遍为标准,再将苗床晾1-2天,然后依次将苗插入营养钵中,将营养钵放入苗床,然后盖保温膜,再加盖40%的遮阳网。苗床的温度要控制在18-35℃之间,定期人工检查,根据土壤湿度,每2天浇一次水。
采用塑料薄膜半封闭扦插育苗法。崖柏一年四季都抽梢生长,因此一年四季皆可扦插,但主要分为春插和冬插。其中以早春(春节前后)扦插为佳,即2月上旬至3月上旬,插条4月申旬至5月上旬开始愈合,5月底至6月下旬大部分生根。冬插时间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。育苗地选择避风向阳的缓坡地,插床宽1.2米,插壤厚0.2米,床底铺一层碎石约2厘米厚。碎石上铺一层插壤,约20厘米厚,插壤可就地选取黄泡沙、白泡沙和石骨子,插壤颗粒直径要求2-5毫米。扦插前,用10%高锰酸钾对插壤消毒处理1-2次,7-12天后即可扦插。穗条应以当年生的新梢为主,其中包括半木质化的嫩枝和木质化的软枝两部分,从基部分叉下剪、撕下,使穗条呈“马耳”形切口,长12-15厘米。剪取穗条的过程中,要注意保湿,做到随剪随处理。扦插前要将穗条于30℃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-3小时,用生长刺激素(生根粉等)处理浸泡。扦插株行距5厘米×10厘米,深度5厘米左右,扦插完毕,浇足水分,用薄膜封床,保持湿度和温度。床面空气相对湿度85%-95%,插壤含水15%-20%,插床温度保持在15-22℃之间。在长达数月的繁殖中,定期喷施由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配方的营养液,半月喷施一次。 [3]
崖柏栽培技术
编辑
适当密植:由于崖柏为较耐阴的阳性树种,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山地,密植能提前郁闭,促进高生长,及早成材。采用2米×3米或3米×4米的株行距造林较为合理。
及时整形:合理修剪整形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。春季重剪、夏季轻剪(或不扦插时不剪)。按林木年龄采取不同修剪方法。第一、二年以短截为主,第三、四年疏剪重叠枝、竞争枝、过密枝、以保持圆锥形或塔形。 [3]
崖柏主要价值
编辑
崖柏(5张)
崖柏保护级别
编辑
词条图册